目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內形勢也變得嚴峻,多地出現了疫情反復,甚至連車厘子、啤酒等食品也檢測出陽性!
專家也表示:我們仍然要做好自我防護,特別是口罩不能摘!不過此前,石家莊一例確診患者,出門都戴著口罩,但還是被感染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專家指出,戴口罩時,很多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會使病毒趁機侵襲!
今天就幫大家梳理幾個易被忽視的“危險動作”,幫助減少感染幾率~
01*口罩拉到下巴處?
戴口罩時間久了,悶得慌,很多人會選擇把口罩往下拉,透會兒氣;到外面逛街吃東西時,也有人習慣把口罩拉到下巴處。但專家表示,這是最糟糕的口罩用法!
一般外科口罩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可若把口罩褪到下巴處,口罩外部帶有的飛沫或細菌就會沾到你的下巴或下唇上,等于把細菌直接送到了嘴邊。
所以,若想透氣或者吃東西最好先摘下口罩,別怕麻煩。
02*戴“漏氣口罩”?
為了防止口罩太悶,一些人戴上口罩后不會去捏緊鼻夾處,故意漏點氣;又或者說,有些人總是忽略要去捏緊鼻夾處,覺得沒什么關系。
但是口罩漏氣,其實相當于沒帶!
日本MBS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曾做過一項實驗,節目組找到一位女士,讓其在戴口罩后故意不貼合口罩的鼻夾處。
之后,醫生使用特殊設備,測量口罩外側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多大機會進入口罩內側。結果,有害物質泄漏率達到100%,戴了相當于白戴。
戴口罩時多做兩步:按按鼻子,貼緊下巴,越嚴實越好。
戴上口罩后最好進行氣密性檢查:吸氣,口罩面會有微微塌陷,而在呼氣的時候會有鼓起,這說明佩戴口罩氣密性是足夠的,鼻梁或者兩頰漏氣的話,口罩需要調整。
03*沒有洗手就亂摸亂碰?
摳摳鼻子、揉揉眼睛、摸摸臉、抓抓頭等小動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經意間常做的。
而事實證明,除了飛沫傳播外,病毒還可以通過手部接觸傳播。如果你沒有勤洗手的習慣,這些小動作則會增加感染風險。
專家提醒:對于普通人來說,在預防傳染病侵襲方面,勤洗手和戴口罩幾乎同樣重要。
疾控專家提醒,這些情況一定要洗手:
①外出或者購物回家后;
②乘坐出租車、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后;
③接觸過扶手、門柄、電梯按鍵等公共設施后;
④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擤鼻涕、打噴嚏后;
⑤撫摸過寵物后、接觸過快遞后、上完廁所后等;
⑥戴口罩前、摘口罩后。
清洗雙手記住三個重要數字:
①全過程40-60秒;
②雙手揉搓時間20-30秒;
③三個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指縫、大拇指、指尖。
04*用手觸摸口罩外側?
在調整口罩或者摘下時,很多人都會大面積觸碰口罩外側。而這也是一定要改正的點。
口罩能阻擋有害的病毒、細菌,最外面那層肯定是最臟的。用手觸摸口罩外側,之后沒有洗手,反而增加接觸傳播的概率。
想摘下口罩時,拿住掛耳繩取下即可;想要調整口罩位置,盡量的觸碰口罩的邊緣,并且注意碰后一定要洗手。
05*用過的口罩直接揣口袋或包中?
有的時候,條件允許短暫的摘下口罩,而這臨時摘下的口罩應該放在哪里?
口袋和手提包中已經放置過很多東西,里面的細菌可不少,若直接將口罩放進去,很容易使得口罩沾染病原微生物,等再戴時反而容易致病。
建議外出時最好準備一個干凈的袋子,把跟鼻子嘴巴接觸的那一面往里對折,放入袋中。
若是在家,對于可循環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凈的衣架或者墻壁掛鉤上即可。
06*想要重復利用口罩噴灑酒精消毒?
只是戴個口罩出門丟了垃圾,這樣的口罩往往是可以繼續使用的。但是有些人脫下口罩后喜歡噴點酒精,消毒殺菌,覺得這樣更安全。可事實和你想的不一樣:
用酒精處理口罩,會讓口罩外層的材料變性,對于唾液的阻擋能力就會下降,這樣口罩的過濾功能就會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07*戴兩個口罩能雙重防護,更安全?
有些地區處于疫情高發期,有的人就直接戴兩個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也有的人戴一個醫用外科口罩和一個N95醫用防護口罩,想著防護效果更好。但其實,無論哪種戴法,都不能提供更有效的防護效果,反而會影響正常的防護效果。
因為戴多個口罩會影響口罩的氣密性,保證不了口罩與面部的貼合,容易導致口罩更加漏氣;而且戴兩個口罩,還會增加呼氣的阻力,影響我們正常的呼吸。
只要挑選質量合規、與臉部貼合度高的口罩,同時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正確佩戴,就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不用戴多個
最后還想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通風換氣、一米線是綜合的防疫措施,每一點都需要大家嚴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