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讓創新成為日常工作習慣,成為一種責任,才能以求新求變的活力突破發展桎梏,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當前,棗礦集團已經邁上“賡續百年新棗礦”的新征程,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改革發展壓力,亟待我們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將創新融入日常,讓創新成為習慣,凝聚起“眾志成城謀發展”的強大合力,牢牢把握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創新要秉持“實用”導向。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新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緊密服務于安全生產經營大局,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才能真正發揮創新工作的最大功效。要將工作現場作為創新戰場、將生產難題作為創新課題,破除對“本本、經驗、權威”的迷信,秉持“實際、實用、實效”導向,立足崗位調研實際問題,明確創新方向,開展創新攻關。要聚焦生產現場的關鍵環節、實際問題,扎實開展創新課題的安全性、效益型等方面的評估,實施“優則扶持、劣則取消”的動態管理模式,確保創新成果的“含金量”。
創新要培養“實力”人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面對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人才隊伍尤為重要。要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抓手,用好優秀年輕干部培養“31789”工程、“琢玉工程”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政策,依托智能裝備工程師晉升等通道,不斷完善競爭上崗、跨專業輪崗等選人用人機制,讓人才在良好的生態中盡情施展才華。要立足練精兵、育強將,扎實開展“名師帶徒”“工匠講堂”、技術比武等系列活動,促進人才在實踐中成長、在工作中成才。
創新要營造“實戰”生態。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堅強的平臺,人才也容易“大材小用”,更談不上創新突破了。要不斷完善創新機制建設,以制度為保障、以考核為動力、以獎勵為吸引力,推動更多人才在自主創新賽道上競相奔騰。要進一步強化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成立“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實踐基地,通過“揭榜掛帥”“成果冠名”“創新成果推介”等有效激勵機制,充分釋放各類高技能人才示范帶動作用。要扎實開展“五小”成果、“金點子”征集等活動,讓“獨門絕技”成為“大眾法寶”,切實走寬提質增效的“智造通道”。
改革創新是時代潮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讓我們充分發揮創新思維,打破傳統思維定勢,擺脫路徑依賴,大膽試、放手干,在“賡續百年新棗礦”的新征程展現“探路者”的擔當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