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僅是一首贊歌,
更意味著責任和使命。”
當被問及“對青春的定義”時
付村煤業公司綜掘一區區長王彬
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正是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王彬始終努力“奔跑”在采掘一線
“奔跑”在礦井安全生產的“前沿陣地”
多次創出礦區高效快掘新“標桿”
被評為2023年度山東能源“勞動模范”
將“站排頭”當成人生坐標
什么是標桿?這就是標桿——掘進進尺連續多天保持在15米左右,全月完成掘進進尺406米,超標桿值 30余米。
去年7月份,王彬工區在103上11運輸巷交出了靚麗成績單。現場高標準的巷道成型質量,整潔規范的環境面貌,使其“掘進標桿”的美名不脛而走,吸引了眾多兄弟礦井前來跟班寫實。
“要干就干最好,要爭就爭一流”,干出了付村煤業勇往直前的精氣神,爭得了礦井高效快掘的“一席之地”,而這背后,更折射出王彬對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為不斷優化支護設計、設備配套和工藝工序,他帶領團隊不知熬了多少夜,進行了多少次論證,最終得出了“318綜掘機+自移機尾+永磁滾筒+大容量儲帶倉+干式除塵風機”的掘進配套裝備“最優解”,總結出了“1循環進2排+2臺錨桿機同時作業+后路超前準備”這一科學實用的生產工序和循環方式,實現了減人提效。
把“現場”當成最好老師
“答案永遠在現場,如果有困惑,就去現場找答案。”這是王彬常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彬最大的特點就是“泡”在現場學習新技術、琢磨新工藝。
去年12月份,綜掘一區轉戰63上08材巷外段施工,根據巷道設計,需要進行14°調巷,按照以往綜掘經驗和施工方法,調巷大于8°巷道需要增加安裝1部皮帶機進行運輸。然而,這種方法工作量大、工藝繁雜、用時長,且還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
“有沒有一條科學安全的‘捷徑’,既可以讓職工少出力,又能安全順利調巷?”王彬思考著,走進現場尋求“解題思路”。
他“泡”在現場反復觀察綜掘機拐彎角度,測量前后推進距離,升井后再用CAD軟件模擬調向曲率半徑。經過多次觀察,并和技術人員不斷論證,最終創新實施了皮帶拐彎工藝,不僅成功突破了大于8°皮帶拐彎出貨技術瓶頸,還為礦井節約設備及配套配件投入21萬余元,加快了施工進度和效率,為掘進調巷施工提供了有益借鑒。
“知識來源于現場,又服務于現場。王區長的‘一線工作法’為大家樹立了榜樣。”言談中,該工區主管工程師張飛流露出對王彬的敬佩之情。
將“解難題”當作攀登的“階梯”
百米井下地質條件復雜,斷層、構造帶等“攔路虎”,既威脅安全生產,又制約掘進效率,如何能降服它們?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一次次與強敵、“猛虎”過招中,王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去年年底,綜掘一區接過了63上07材巷外切眼施工的重任,剛一進駐該施工地點,現場復雜的地質條件就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這個迎頭,我們一直是沿斷層掘進,揭露的斷層達10余條之多,而且還是18°大傾角半煤巖巷掘進,可謂困難重重。”綜掘一區副區長宋洋說。
困難是戰斗力的試金石。面對“攔路虎”,王彬胸有成竹地排兵布陣。進駐“營地”第一件事就是安裝皮帶集控系統,原來4部皮帶需安設4個人,安好集控后,只需2個人就可完成皮帶開停、運輸工作。
斷層帶多,支護工藝就復雜,勢必影響掘進效率。王彬提出了“超前工作法”,超前準備好后序工序所需的設備、配件,超前為下一道工序創造好條件,同時實施支護頂板、支護兩幫、聯網、接單軌吊等多道工序平行作業,做到了困難條件下的高效快掘,月月超額完成掘進進尺目標。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在煤海“掘金”這條路上
王彬一路奔跑,愈戰愈勇
用青春之“我”唱響了
一曲曲敬業奉獻、攻堅克難的奮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