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機電運輸專業崗點多、戰線長、覆蓋面廣、工作量大、專業性強,往往是礦井安全生產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如何將“軟肋”打造成“硬核”,通過近年來不斷探索和實踐,棗礦集團田陳煤礦有了一套頗為有效的“標準”。
該礦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創新管理,以“大機電”思路為統領,通過“縱橫聯合”,有效提升了機電運輸機專業管理水平,為礦井保駕護航。
“隨著改革發展不斷深入,以往各單位各自為戰、單打獨斗,不論在設備維修還是人才配備,乃至技術支持上都已很難滿足當前礦井安全生產需要。‘大機電’工作模式勢在必行。”該礦機電科科長劉明龍說。
思路決定出路。為解決這一現象,機電專業先后多次到先進單位學習取經,并多次召開專業班子會、下屬單位班子會、干部職工大會,經過溝通研討、分析利弊,各單位一致達成共識:“一家人一條心,機電一家親。”“大機電”理念在層級傳輸和口口相傳中逐漸深入人心,機電專業所有人員相互交流、互通有無、互幫互助,有效解決了緊要關頭無人可用現象。
組建的“110應急預備隊”,通過集中短期培訓,相互熟悉現場,了解機電設備使用原理、維修情況,做到“召之即來、來者能戰、戰無不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日常工作中大家各守一方,當一家有困難時,專業聯手眾志成城,以最短的時間解決難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職能,促進安全生產。
“以前,都是關門過日子,現在敞開門干工作,難度大的工作各單位之間聯合互助,真正實現了共贏。”劉明龍說。
組織專業搭臺、區隊行動、骨干參與的機電設備“把脈問診”交流會,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成功之舉。以拉呱話家常的形式講維修故事、機電案例、遇到的險事等,一些老師傅也主動把身上的絕技、絕活和積累的技術經驗與大家分享。這些交流中的金點子、絕技、絕活和安全小故事、技術小改造以及“疑難雜癥”的破解方法,最后整理匯編成實用的設備故障“診斷卡”,讓新技術、新技能、好經驗、好做法一紙永流傳,為以后技術人員維護設備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如今機電設備“把脈問診”交流會,已成為全礦職工追捧的熱門活動,職工通過參加交流培訓活動,提升技能素質水平,適應了新裝備的需求,促進人機相宜。
該礦還通過定期開展“紅旗區隊”“優秀班組”評比和“技術比武”活動,引導單位和職工在競技、交流中同進步、共成長,以此促進機電運輸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隨著礦山裝備的升級,對機電設備的檢查質量和工作現場的安全隱患排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機電科成立了“專家隊”,以“巡查督促”“會診幫扶”的方式,每月召開一次機電現場會,并利用課件對檢查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從根源上杜絕隱患再次發生。
今年以來,“專家隊”先后在運搬工區、皮帶工區、運轉工區等單位開展“對標會診活動”16次,查出安全、質量、生產、和諧等各類問題96項,并責任到人,督促整改,定期驗收,促進了各單位的安全和諧發展。
“隱患收購制”是調動全員同力查隱患的得力之舉。通過有獎征集的方式,舉全員之力查找工作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了職工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據統計,機電專業每月收到職工排查出的隱患高達數百余條,整改率100%,營造了人人想安全、要安全、保安全的濃厚氛圍。目前,田陳煤礦機電專業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工作室”3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2人、高級技師23人、技師36人,年創新項目100多個,這一系列的創新成果,是田陳煤礦多年來科學化管理的結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