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4年到2024年
60年滄桑巨變
棗礦集團柴里煤礦
在艱苦創業、改革創新
追求卓越中跋涉奮進
一代代柴里人
用心血與智慧
書寫了一首波瀾壯闊
萬里春光迎崢嶸
筑牢滕南煤田試驗開發橋頭堡
那是一段歲月,印證著柴里煤礦的成長刻度。
● 1959年12月,山東省煤炭地質勘探局123勘探隊提出滕南煤田普查地質報告。伴隨著國家煤炭開發的召喚,一大批承載夢想的建設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開始在這片熱土上書寫創業詩篇。
● 1960年9月,作為我國第一對厚含水沖積層下開采原煤的試驗型礦井,柴里井破土動工。
● 1964年10月,礦井進行簡易試驗性投產,由此拉開了滕南煤田大型現代化礦井建設的序幕。
從30萬噸到75萬噸
從75萬噸到150萬噸
從150萬噸到240萬噸
歷經三次改擴建
隨著產能的增長
柴里煤礦
從無到有 由小變大
規模擴張 做優做強
礦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代代柴里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建礦、興礦、強礦,頑強拼搏、勇立潮頭,共同創造了“吃苦耐勞、能打善戰、勇爭一流”的柴里精神,為礦井的發展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輝煌的樂章。
那是一段歷程,標注著柴里煤礦的發展高度。
● 那是一個拼搏的年代,試采期間,僅在1966年就生產原煤19.8萬噸。
● 那是一個爭先的年代,1980年全年炮采月平均單產18246噸,創全國第二位。
● 那是一個奮斗的年代,1987年,采煤六區年產原煤31.6萬噸,一舉奪得山東省采掘上綱要創水平競賽普采第一名。
● 那是一個逐夢的年代,1988年,綜采一隊單機單產突破了百萬噸大關,在棗莊礦區首開破百萬的先河,跨進了全國百萬噸綜采區隊先進行列,被原能源部命名為“能源工業先進集體”。
秉承“決不能讓國家為煤發愁”的強烈擔當,柴里人一身征塵一路凱歌,用一系列耀眼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發展高度。
那是一次跨越,丈量著柴里煤礦的蛻變幅度。
● 1991年12月,年入洗240萬噸的選煤廠正式運行,結束了滕南礦區只產原煤不產精煤的歷史。
● 1992年9月,第一批精煤在柴里裝車出口日本,開啟了中國煤炭工業放開煤價、走向市場的新篇章。
● 1994年5月,年設計發電能力為7200萬KWH的煤矸石熱電廠實現了一次性安全并網發電。
● 1999年3月,正式接管袁堂井。
● 2003年10月10日,盛源熱電公司開工建設。
● 2008年10月,正式托管滕東生建煤礦,形成“一礦三井”格局。
宏達化工公司、盛隆煤焦化公司、微山同泰焦化公司等大型煤化工企業的相繼崛起,為棗礦集團做強做大煤化工產業鋪就了發展基石。
奮楫爭先立潮頭
豎起現代化礦井管理創新風向標
伴隨著二十一世紀的鏗鏘腳步,柴里煤礦在發展實踐中探索建立了“三高、三嚴、三移”安全管理機制,創立了“五環六步”隱患防控機制,推行了準軍事化管理,扭轉了安全管理的被動局面,為礦井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形成了獨具柴里特色的企業文化。
創新發展,構建安全治理新模式。
安全是煤礦永恒的主題,圍繞“嚴管+真愛、自覺+制約”構建“雙加”安全管理模式,高舉“嚴管”大旗,突出安全自覺,打造了以“干部自律、職工自覺、班組自主、區隊自治、專業自控”為主要內容的“全層級自主管理”體系,剛性考核、系統評價、正向激勵,職工思想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轉型突破,實現生產經營大變革。
把優化整合作為改革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加大“一提雙優”建設,全面提升裝備水平,積極推進生產系統優化,建立區隊“四大員+工長”管理模式,推行“工長負責制”,實現了優化配置、高效工作。嚴抓經營管控,全面推行“133”運作模式,研發市場化考核結算云平臺,深化“雙六零”管理,構建“內部市場化+”、風險防控、全員績效考核等六條增值鏈,實現價值鏈增值創效。
黨建賦能,激發礦井發展強動力。
切實發揮國企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在山東能源集團“雙入雙創”黨建模式和棗礦集團“336”黨建工程引領下,建立“文化+實踐、品牌+創新”的“融合型黨建+”模式,著力建設“過硬黨支部”,持續推進黨建項目化招投標,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一黨員一旗幟”的生動局面。
共建共享,推進暖心舉措惠民生。
真情實意解民憂,一枝一葉總關情。實施職工澡堂改造,建成職工膠靴烘干室,建設“工作服服務中心”,推行職工宿舍賓館化管理,先后建成安全文化、同心廣場等4個主題公園,為一線職工創造貼心、溫馨、暖心的優質服務環境,不斷增強職工家屬歸屬感、幸福感。
重任千鈞再出發
激活花甲老礦逆勢發展新動力
資源是礦井的生命。近年來,礦井可采資源的逐步減少,柴里煤礦迎難而上,把礦井效益和實現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探索老礦可持續發展新模式,著力構建以“全面從嚴+自主管理”安全管理模式、“全面預算+兩化融合”經營管控模式、“溫情柴里+和諧人文”黨建工作模式為主要內容的資源衰竭礦井“7+”發展新模式,在管理實踐中闖出一條符合柴里煤礦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力揮實干之“楫”,安全生產高效奮進。
高舉嚴管大旗,壓實管理責任,狠抓現場管控,強化干部跟班帶班值班管理,嚴格執行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八抓20項”創新舉措、“區域圖·點數”“紅黃牌”制度,營造了安全嚴管態勢。聚力打造“一主一輔一充填”生產組織模式,在地質條件構造復雜的情況下,實現安全穩產。
用好經營之“槳”,抓節約降本提效益。
突出開源節流,深入抓好“雙六零”經營管控模式,扎實推進“兩化融合”,構建形成“市場化+定額+剛性考核”管控模式,深化人力資源管理專項提升工程,優化整合修舊利廢項目,開展產銷協調,加強政策創效,真正把經營質效變成真金白銀。
固牢發展之“錨”,保生產接續促發展。
充分發揚柴里人敢打必勝、樂于奉獻的優良傳統,提前15天實現首個充填開采工作面聯合試運轉,為礦區推廣充填開采工藝提供了“柴里經驗”。牢固樹立“抓搬遷就是保接續、抓搬遷就是保發展”的理念,先后完成袁堂、大宋樓搬遷工作,并簽訂了16095畝采煤塌陷地移交補償協議。
把穩信念之“舵”,“黨建紅”引領振興夢。
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創新推行“線下督導+線上評價”雙循環鏈式閉合管理,全力構建“五位一體”同心黨建文化,通過一體化運行、項目化推進、品牌化建設、清單化管理、差異化考評,推動黨的建設與礦井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打造了黨政同心、干群同心、上下同心的命運共同體。
六十年崢嶸歲月、春華秋實,六十年大勇無畏、執著前行,柴里人創造了不負時代使命的業績,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煤礦、全國煤炭工業“雙十佳”煤礦、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全國安全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煤炭環境保護優秀單位、全國煤炭工業行業一級安全高效礦井等榮譽稱號。
六十年艱辛探索、奉獻拼搏,六十年揮灑汗水、貢獻光熱,礦井先后涌現了全國勞動模范狄成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沈瑞平、何偉,全國能源工業勞動模范張家璽、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范單來法、山東省勞動模范徐青、全國百名優秀青年礦工胡安奇等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優秀代表。
適逢甲子,積淀已久的柴里煤礦發出執著與堅守的最強音。柴里煤礦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賡續崢嶸、璀璨甲子的柴里煤礦,在山東能源集團、棗礦集團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在開創老礦可持續發展的新征程中,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