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過“過山車”嗎?你感受過那種風馳電掣的感覺嗎?如今,在棗礦集團蔣莊煤礦井下,通過采區建成單軌吊運輸網絡化,兩個水平形成互聯互通,人員物料‘一站式’直達,坐上單軌吊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打造了“一小時服務圈”。
“一厚一薄一充填”多種生產工藝并存是蔣莊煤礦的一大特色,但也給礦井物料運輸帶來巨大挑戰,怎樣破解礦井物料運輸過程中的瓶頸制約,充分提高其運輸效率?
該礦通過建設單軌吊高速軌道,形成網絡化運輸,將井下礦井厚煤層及充填工作面的兩個水平、三種開采模式運輸路線溝通,形成單軌吊運輸無縫連接,實現網絡化全覆蓋敷設。如今,單軌吊高速軌道猶如人體的毛細血管分布在井下各個分支,實現3個采區單軌吊機車的互聯互通、互補互用,一地設備有問題,多地互補。
“現在,我們的輔助運輸距離突破‘萬米大關’,實現長距離、大坡度、連續直達無轉載運輸,消除運輸‘中間阻’,打造了快速運輸專線,為遠距離操控奠定了基礎。”該礦機電副總吳顯輝說。
據吳顯輝介紹,原來,我們依照傳統運輸方式,在-430水平運輸物料需要將物料運輸至-430水平軌道斜巷上車場,再通過斜巷提升絞車運輸至下車場,最后還要通過單軌吊機車將物料轉運至使用地點。途中多次中轉更換運輸方式,整個過程需換乘3次,一趟物料運輸時間約1個多小時左右。
現在,我們堅持“能天軌不地軌”,打破常規,創新“一小時服務圈”運輸模式。建設1500米單軌吊高速軌道,將-320水平南一輔采區、133采區及-430水平316采區溝通,形成網絡化運輸,單軌吊一站直達,減少了中轉環節,實現了“村村通”“路路通”,使用單軌吊一站式運輸僅30分鐘,效率提升至少50%。
同時,單軌吊速度由原來1.5米/每秒提高到現在的1.9米/每秒,提高速度25%。物料下井后,1小時內便能送達3個采區的任意位置,真正做到了快速反應、高效運輸、減少中轉、即時到達。不僅如此,該礦將-430水平斜巷運輸人員從原來的每班次5人減至2人,人員坐在駕駛室操縱遙控器就可以輕松駕馭。
采掘大巷延伸到哪里,單軌吊運輸就延伸到哪里。該礦通過持續進行輔助運輸系統優化,打造了快捷運輸專線。去年以來,該礦新增單軌吊機車4臺,共計投入使用13不單軌吊,同時,在安撤工作面應用38T起吊梁實現整架轉運、在薄煤層推廣應用超低凈空單軌吊、自主創新設計單軌吊軌道安裝可移動式升降裝置,這一項項舉措大大提高了單軌吊軌道施工效率及安全系數,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工時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安全、便捷是礦井輔助運輸發展的目標。我們將不斷加快輔助運輸系統升級,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系數,全力打造井下運輸‘一小時服務圈’。”該礦礦長王成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