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我與屈原對飲
五月,汨羅江潮水滿漲
我仿佛聽到屈子滿腹的惆悵
幾千年過去了
你宛如一座豐碑
屹立在流淚的汨羅江
天問,九歌
不朽的詩篇
依然在汨羅江綻放
來,來,來
屈子,莫要消愁
我們共飲一杯
五月,汨羅江粽子飄香
我仿佛看到屈子不屈的脊梁
龍舟競渡的吶喊
喚醒了你深邃的思想
屈子,你的靈魂
至今還在憂國憂民
來,來,來
屈子,莫要憂傷
我們共飲一杯
五月,汨羅江艾草繁茂
我仿佛領會屈子悲憤的詩行
那一句句,一行行
流血,流淚的詩行呀
沁透你報國的理想
報國無望
你以一個中國人最標準的動作
把你高貴的身軀
跳入汨羅江
來,來,來
屈子,莫要哭泣
我們共飲一杯
五月,汨羅江悲傷依舊
我仿佛聆聽屈子開懷的大笑
你開懷的笑聲里
溢滿報國的留戀
你以你的堅貞
讓世人深悟你的偉大
你的背影
就是前進的動力呀
來,來,來
屈子,莫要大笑
我們共飲一杯
端午粽香情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又是一年端午節,走出家門,超市里、街道上售賣的各種粽子玲瑯滿目,各地賽龍舟等節日活動也讓人們在歡樂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每逢端午節,人們總會想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回望千年,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在遭受挫折后的痛苦與彷徨,化作一篇篇流傳至今的不朽詩篇。他不畏權貴,即使在遭受排擠、流放的困境中,依然心系國家、心系百姓,把滿腔的悲憤選擇投進汨羅江中,以死明志,只余下那江濤依舊訴說著他無盡的嘆息。時至今日,屈原的愛國精神穿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激勵著無數后人,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兒時,每到端午節,母親總會在我家大門的一側放上幾把艾草,對我說可以驅邪避災。放完艾草,母親準備好糯米、紅棗、粽葉等食材,將粽葉折成漏斗狀,放入糯米和紅棗,再用繩子捆綁扎實,一個個粽子便包好了。雖然母親包的粽子在我看來“品相”不好看,但在煮熟的過程中散發出的誘人香氣總讓我垂涎三尺,吃上一口,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想來那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以前,家里不富裕,平時能吃上一頓粽子便是莫大的滿足了。如今,雖然生活條件好了,粽子想吃就吃,并且豆沙餡、蛋黃餡、肉餡、海鮮餡,品種也應有盡有,但我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喜歡吃粽子了,因為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種味道,缺少了那長久期盼的歡樂。在我成長的歷程中,那片片粽葉、陣陣粽香,記載了歲月里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
端午節對我來講,亦是一個特殊的日子。2018年的端午節那天,母親腦梗復發,雖及時治療,但母親還是癱瘓在床了,在照料了母親6年后,今年1月份,母親帶著不舍與留戀,永遠地離開了我,去了一個我永遠看不到她的世界。今年的端午節,也是沒有母親陪伴的第一個端午節。
在母親病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我看到了她身體的每況愈下,晚上在家照顧母親的時候,因工作加班有時還會厭煩母親。等她漱口,會嫌她含在嘴里的水半天卻吐不出;等她吃藥,會嫌她半天不下咽,現在想來是我不懂母親內心承受的痛……但是,人生沒有如果,人生沒有重新來過,如果提前知道母親的最后一段歲月,我一定會好好陪陪她,不對她發脾氣。
對母親的回憶總是回憶不完,但是我知道,母親離去了,那個在我生命中最疼愛我的人就不在了。
我想,以后的日子里,端午節對我來說平添了些許的哀愁與思念,也會是一個充滿記憶與情感的節日。在歲月氤氳中,對母親離去的記憶雖漸漸沉淀,但那充滿母愛的粽香,依然會存活于我的記憶深處,久久揮之不去。